阿莲和她的丈夫都来自小城镇,父母离得远,在生完孩子后,阿莲要照顾孩子,还要忙家务,休息时间很短。坐月子的时候,她也只修养了一个月。随着孩子的成长,阿莲感到比以前轻松了不少,但身体状况却不如以前,总会有病痛。
阿莲一直在想,为什么自己还这么年轻,身体却变成了这样。去医院检查时,医生告诉她,是月子时间太短,身体没有修复好的原因。
听了医生的话,阿莲觉得很难受,都是因为在分娩期间没有多加注意,才导致了这些问题。但一切都已成定局,只能听从医生的建议,慢慢调节,让自己今后少受点苦。
由此可见,坐月子的质量,对女性来说实在太重要了。有些宝妈根本没有意识到月子的重要性,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高,完全可以抗住。
但等到上了年纪,便开始后悔没有好好休养。分娩后,建议宝妈尽量坐足42天,虽然看上去与30天相差不大,但对身体的影响却明显不同。
一、产后恢复42天和30天的区别
1、子宫的恢复周期需要42天
根据临床证据显示,医学规定将产褥期定为42天。产妇子宫要恢复到孕前状态,至少需要6-8周,甚至更长时间。分娩后30天,子宫很难像以前一样恢复。
如果30天后,产妇不注意护理,也很可能引起感染,对子宫造成更大的伤害。因此,为了子宫可以更好的恢复,还是尽量修养42天及以上吧。
2、产后30天的恢复是假象
闺蜜在分娩后的一个月内,感到全身精力充沛,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恢复,对我的劝阻毫不在意,执意要出月子,说再待一秒都是煎熬。
然后她抱着孩子,做家务,吹空调,吃西瓜,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健康。近期,她便开始跟我抱怨,得自己近期经常抽筋,估计是落下了病根。
要知道,产后30天的恢复是假象,实际上本质还是虚弱的。主要原因是与10月份的孕妇相比,“卸车”后身体感到很轻快,所以活动超灵活。
但因为怀孕,加上一次几乎致命的生产经历,身体的气血和精力还没有完全恢复,所以实在不能马上工作,否则很容易留下背痛、腿痛的问题。
3、30天恶露不一定能排干净
其实,恶露的排出时间因人而异,但一般来说,恶露在30天内基本消除。但也有一些宝妈在后期护理不当,导致刺激到了子宫,从而影响恶露排出时间。
因此,延长坐月子的时间会让恶露有更多的时间排出,这自然会让恶露排得更干净。如果过早结束,而且不太注意各方面的保养。
更容易导致身体刺激,导致恶露排出时间延长。有些人出生后马上喝凉水、吃辛辣食物,对恶露的排出不利,将来可能会出现痛经和月经不调的情况。
老一辈的人说,在月子期间不能洗澡,不能吹风等,都是因为过去的条件差,担心产妇着凉。
而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们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因此对全身进行针对性护理,更能达到产后恢复的理想状态,但妈妈一定要注意科学的方法。
二。坐月子时的注意事项
1、室内通风
过去常说,在孩子出生后,就要给产妇盖好被子,避免见风。这是非常危险的,特别是在夏天,非常容易导致中暑。
保持室内通风,室内温度适宜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。但要注意,在月子期间,身体未完全恢复,尽量避免对着头吹,空调的出风口不要朝向产妇,室温保持在25-28℃为宜。
2、沐浴
老一辈的经验之谈:在月子期间不能洗澡或洗头,否则会落下病根。这种理解是不合理的,产妇会阴分泌物较多,恶露期约4~6周。
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,经常更换会阴垫,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才是关键。一般在产后的一周,便可以擦浴。
但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,不要让脏水进入生殖道,避免引起二次感染。六周后便可以正常淋浴了,但盆浴还需要等到身体完全恢复之后方可进行。
3、刷牙
在修养期间,孕妇进食较多吗,如果不注意刷牙,很容易使口腔中的细菌繁殖,引起口腔疾病。在过去,许多妇女盲目地相信“经验”------不能在月子里刷牙,结果月子结束后,牙齿处于亚健康的状态。
只要身体允许,在生产之后的第二天就应该开始刷牙,最好不超过3天。需要注意的是,要用温水刷牙,而且刷牙前,最好用温水浸泡牙刷,以防冷刺激对牙齿和牙龈的刺激过大。
结语:
分娩时间越长,需要恢复的空间就越多,母亲的精力才会越好。做好月子,妈妈带孩子才能够更加顺畅。
生孩子真的是一项伤害健康的“任务”,老一辈人如此重视坐月子是有道理的。虽然只是相差短短十几天,但身体的恢复程度却大不相同。
时间不足会感到很累,容易生病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,建议宝妈给予更多的修养时间,先对自己好一点,这样才能对孩子的未来负责。